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
知识中心
资讯
  • 资讯
  • 产品
  • 供应商
您的位置: 朵拉利品网 >  知识中心 > 聪明人故事 古代聪明人的故事
聪明人故事 古代聪明人的故事
2019-08-07 00:26:35 来源:朵拉利品网

2, 聪明人的故事



小猴子每天都很开心,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对它能造成挫折,也没有什么使它感到难过和伤心的事情。有一天,一只老猴子和它开玩笑,说,“小猴子,大家都说你很聪明,我今天要考考你,你能用这个竹篮子给我去打一篮子水吗?”
小猴子当时没有多想,就蹦蹦跳跳地拿着竹篮子出去了。但是,竹篮子怎么能打水呢?当小猴子把竹篮子从水中提出来时,水自然全漏掉了。小猴子十分生气,心想,这老猴子,分明是在捉弄我吗?小猴子有点泄气。
过了一会,它朝周围看了看,又高兴起来,这有什么难办的,我一定不能让老猴子小瞧了我。小猴子计上心头,它来到河边采了张大荷叶铺在竹篮里,打了满满一篮子水。
当小猴子用竹篮子提着水回来,放在老猴子面前时,老猴子看得呆了。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说:“哎,谁说竹篮打水一场空?只要肯动脑筋,竹篮子也能打水啊!”
【人生点击】
智慧对我们的财富创造有着巨大的影响,许多创造了巨额财富的人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,就在于他们在有良好的心态、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屡败屡战、坚持不懈的精神的前提下,遇到问题肯动用智慧来解决问题。
如果我们像寓言中的小猴子一样,总是保持良好的心境,积极的态度,遇到事情多动动脑子、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,即使大家看起来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。
对待财富也是如此,要创造财富,就需要充分地运用自己或他人的智慧,否则,即使我们有很好的理财条件、机遇和方法,也往往会由于错误的投资判断,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。

3, 中国古代聪明人的故事



郑桓公设坛
西周末年,郑桓公打算趁郐国人不防备的时候出兵攻打。发兵之前,他先把探听到的郐国优秀文臣武将,列了一张名单,扬言要把郐国的良田分给他们,还封他们的官爵等等。之后,便在城外广场上筑起祭坛,并把他们的名单埋在下面;
杀猪宰羊,举行十分隆重的仪式,如尊严的盟会一般。郐国的国君知道这些事,大吃一惊,以为自己的大臣都和郑国有了勾结,一气之下,把这些优秀的文臣武将全部杀了。郑桓公乘虚而入,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郐国。
子 贱 挚 肘
鲁国宓子贱要去治理亶父那个地方,可他当心鲁国君会听信小人谗言,有碍其治理政策。于是他向鲁国君辞行时,要了鲁君身边的两个文书,同去亶父。亶父的地方官员听说宓子贱前来上任,都来拜见他。宓子贱让两个文书写文书,他们一下笔,宓子贱就在旁边不停地拉着他们的胳膊肘。结果两个文书的字写得非常难看,宓子贱为此非常生气。两个文书觉得太为难了,只得向宓子贱告辞回国。宓子贱说:“你们写得字太不好了,还是赶快回去吧,”两个文书回到鲁国,香鲁君诉苦说:“我们实在不能给宓子贱当文书,他让我们写字,又常常拉着我们的胳膊肘,字写得不好看就生气,连旁边的官员都笑他,所以我们两告辞回国。”鲁君听了长叹一声说;“宓子贱是用这个来讽刺我办事不明理,干扰他不能按自己的办法行事,一定有许多次了,。没有你们两个,我又犯大错误了。”
于是,鲁君派遣大臣到亶父去,告诉宓子贱说:“从此以后亶父不是鲁国君的管辖地方,而是你的地方,只要有利于亶父的事情,你就自己决定吧。”宓子贱恭受君命,从此以后精心推行自己的措施,治理亶父。不到三年,亶父一派欣欣向荣。
后来,人们以挚肘来比喻别人在做事情的时候,从旁牵挚。
还有很多啊,象司马光砸缸,曹冲称象等等。
子胥脱险
楚国名将伍子胥,因遭陷害,被迫逃离楚国。不料,逃到楚国边境,被守卫的士兵抓住了。伍子胥无奈,心生一计,对士兵:“楚王搜捕我,是因为我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;现在宝珠已被我弄丢了,你要不放我走,我就说是你们把宝珠抢去,吞进肚子里了。”那士兵一听,害怕楚王会剖腹取珠,只好放伍子胥走了。

4, 聪明人的故事



曹 冲
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。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,但使尽办法,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,让人徒叹奈何。曹冲想出一个办法,让人制作一面大镜,摆在雉鸡面前。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,起了争胜之心,当即舞将起来,这一下对镜成双,煞是好看。
司马光砸缸
小司马光名满九州。有一次,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。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,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,一不小心,掉到缸厂里。缸大水深,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。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,吓得边哭边喊,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。司马光却急中生智,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,使劲向水缸砸去,"砰!"水缸破了,缸里的水流了出来,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。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,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。这就是流传至今"司马光砸缸"的故事。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,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,广泛流传。
孔融让梨
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,才思敏捷,巧言妙答,大家都夸他是奇童。4岁时,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,并且懂得礼节,父母亲非常喜爱他。
一日,父亲买了一些梨子,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,孔融摇摇头,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:“我年纪最小,应该吃小的梨,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。”父亲听后十分惊喜。孔融让梨的故事,很快传遍了曲阜,并且一直流传下来,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。
孔融小时候,不仅学习勤奋,而且善于思考。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。10岁那年,他随父亲来到洛阳。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。这时守门人忙把拉,问道:“你是哪家小孩,到一边玩去!”孔融严肃地回答说:“请你们进去通报,山东孔融来访。”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,也不知是什么来头?笑着问:“小公子,可有红贴?”孔融说:“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,又有师生之谊,无需红贴,只管通报。”守门人怕慢待贵客,只好进去通报。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,听了通报,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,只好哈哈:“请进!”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,一边向主人问候,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,态度不亢不卑。李膺一边让座,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,心里好生奇怪:这小孩从未见过面,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?于是,李膺问道:“小公子,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,我怎么想不起来啊!”孔融微笑着说:“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,孔子姓孔,老子姓李,说明孔、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。今你性李,我姓孔,也是师生关系,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!”
孔融语出惊人,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。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:“小公子真神童也。”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,冷冷地说:“小时候聪明的人,长大后未必有作为。”面对挑战,孔融笑着说:“这样说来,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。”这一巧妙对答,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,暗暗坐在一旁生气。孔融则目不斜视,装着大人模样,一本正经地喝着茶,引得众人哈哈大笑

5,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聪明的人物和他的故事



范蠡、张良、赵普、刘基等等。都是一等一的聪明人物,不仅位极人臣而且都有好下场。比起那些靠一时聪明获得显位最终却身首异处的人要聪明得多。
范蠡(lǐ),字少伯,汉族,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(今河南淅川县)人。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、谋士和实业家。后人尊称“商圣”。他出身贫贱,但博学多才,与楚宛令文种相识、相交甚深。
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、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,辅佐越国勾践二十余年。帮助勾践兴越国,灭吴国,一雪会稽之耻,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,化名姓为鸱夷子皮,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,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,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。后至齐,父子戮力耕作,致产数十万。
齐人闻其贤,使为相。范蠡辞而不受,后迁往陶地(今山东肥城湖屯镇陶山,幽栖寺本名“陶公幽栖寺”,俗称西幽寺,始建于宋代,紧邻范蠡墓。)经商积资巨万,世称“陶朱公”。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,三散家财,乃中国儒商之鼻祖。世人誉之:“忠以为国;智以保身;商以致富;成名天下。”
张良(约公元前250—前186年),字子房,汉族,颍川城父(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)人。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,与韩信、萧何并列为“汉初三杰”。他以出色的智谋,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,被封为留侯。
他精通黄老之道。不留恋权位,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。张良去世后,谥为文成侯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。汉初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:“夫运筹于帷帐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”
赵普(公元922-公元992),字则平,出生于幽州蓟县(今北京),后先后迁居常山(今河北正定)、洛阳(今河南洛阳)。北宋初期的杰出政治家,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。他15岁随父迁居洛阳,自幼学习吏治,是赵匡胤“黄袍加身”的预谋者、“杯酒释兵权”的导演者,三度为相,为一代名臣,从政50年,终年71岁。
普智谋多,读书少,有“半部论语治天下”之说。赵普声名并非显赫,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,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。然而,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,政策,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,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。
刘基(1311年7月1日-1375年5月16日)字伯温,谥曰文成,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和思想家,明朝开国元勋,汉族,浙江文成南田(原属青田)人,故时人称他刘青田,明洪武三年(1370)封诚意伯,人们又称他刘诚意。
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,谥号文成,后人又称他刘文成、文成公。刘基通经史、晓天文、精兵法。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、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,因而驰名天下,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。
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:“吾之子房也。”在文学史上,刘基与宋濂、高启并称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“三分天下诸葛亮,一统江山刘伯温;前朝军师诸葛亮,后朝军师刘伯温”的说法。他以神机妙算、运筹帷幄著称于世。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,至今在中国大陆、港澳台乃至东南亚、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。

6, 一个聪明人的故事



一个英国古董商到外省去旅行,希望运气好发现一些稀罕的东西。
一天,他在一个农民家里发现了一件稀世奇珍,一个中世纪的小碗,可它被主人用来盛水给猫喝。
古董商按持之按捺住心头的兴奋,故意显得不在意的样子,对这个农民说:“这个猫可以卖给我好吗?”“当然可以”这个农民答应了,并要了一个相当高的价钱,古董商照付了。
接着古董商装出很随便的样子说:“我想把这只碗出带走,因为这只猫已经习惯了在这里面喝东西了。”“啊,不”这个农民说“从前年开始起,我已经靠它卖掉了150只猫了。”

相关概念


孔融

孔融(153年-208年9月26日),字文举。鲁国(今山东曲阜)人。东汉末年文学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,家学渊源,为孔子的二十世孙、太山都尉孔宙之子。 孔融少有异才,勤奋好学,与平原陶丘洪、陈留边让并称。汉献帝即位后,任北军中侯、虎贲中郎将、北海相,时称孔北海。在任六年,修城邑,立学校,举贤才,表儒术,后兼领青州刺史。建安元年(196年),袁谭攻北海,孔融与其激战数月,最终败逃山东。不久,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,迁少府,又任太中大夫。性好宾客,喜抨议时政,言辞激烈,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。 孔融能诗善文,曹丕称其文“扬(扬雄)、班(班固)俦也。”散文锋利简洁,代表作是《荐祢衡表》,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。原有文集已散佚,明人张溥辑有《孔北海集》。

司马光
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10月11日),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世称涑水先生。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 1038年,司马光登进士第,累进龙图阁直学士。宋神宗时,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离开朝廷十五年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。主持编纂了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。

李膺

李膺(110—169),字元礼,颍川襄城人(今属河南),祖父李修,安帝时为太尉。父李益,赵国相。李膺生性高傲,交结不广,只是和同郡荀淑、陈寔等师友往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