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
知识中心
资讯
  • 资讯
  • 产品
  • 供应商
您的位置: 朵拉利品网 >  知识中心 > 菲律宾当地有什么水果 菲律宾有什么特产?
菲律宾当地有什么水果 菲律宾有什么特产?
2019-12-20 00:23:30 来源:朵拉利品网

1, 菲律宾有什么特产?



首推木工雕艺品,木偶,珠宝以及棋盘贝壳手工制成品。
1:根据当地的热带气候,水果更是物美价廉。个大味足,果汁饱满,水果干是很好的礼品,芒果干很好吃,有点类似像蜜饯的口感,它其实不像新鲜芒果味,是一种特别的味道,让人特别爱不释手。
2:它们这里的植被繁密,热带雨林,自然手工雕艺品也是超级棒的。这里的种类繁多,可以给你提供有很多的选择。菲律宾的木雕工艺品是世界出了名的,其风格大都是欧式风格,这里还可以亲自去挑选木头,去订做你喜爱的木雕。
3:吕宋雪茄,菲律宾是上等雪茄原产地之一,除此之外,这里的刺绣也是远近闻名。女士的是一种轻型女式刺绣棉布制成品,这里的服装材质多种多样,品质绝无仅有,可有很多的选择,有很多女式刺绣衣服,还有与衣服配套的围巾,
4:这里的民俗风情也很朴实,热情好客,这个也算是当地的一种特别不同的哦。民风纯补让人很向往。

2, 菲律宾十大特产是什么



菲律宾各种鱼罐头超级便宜,国内虽然也有,但是价格差好几倍。还有当地大超市里的果汁真心便宜,多喝点。除了各种水果干,椰丝粉也可以买回去做西点用,也比国内便宜。
菲律宾人吃的主食是大米,玉米。
农民在煮饭前才舂米。米饭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,用手抓饭进食。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、椰子汁煮饭,然后用香蕉叶包饭。玉米作为食物,先是晒干,磨成粉,然后做成各种食品。城市中上层人士大多吃西餐。
菲律宾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,有时也吃玉米和薯粉,佐以蔬菜和水果等。按照伊斯兰教教规,他们不吃猪肉,不喝烈性酒。和其他马来人一样喜欢吃鱼,不喝牛奶。烹调很简单,喜欢使用刺激性的调味品。进食时用手抓。咀嚼槟榔的习惯在菲律宾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。

3, 菲律宾有哪些好吃的特产零食



菲律宾的奶酪
菲律宾任何菜,甚至汤都用醋和大量的大蒜等辛辣调料饪。在马尼拉任何一家饭店的主餐厅中都会供应地道的菲律宾菜,以风味浓郁的海鲜最为出名。餐厅中常常有乐队演奏和民族舞蹈表演。如果要尝尝道地的菲律宾口味,建议您到菲律宾人开的小饭馆,既便宜又道地。
菲律宾当地的餐饮最能反映其风情和历史。菲律宾当地的菜,除了乡土名菜外,还深受中国菜和西班 牙菜的影响。“勒琼”(Lechon)是菲律宾典型的年节佳肴,以猪肉为主原料烧烤而成;而“阿多波”(Adobo)则是一道以鸡肉、猪肉腌渍熟煮的家常菜,由於腌渍的主要调味料为醋,故不易腐坏,且非常入味。也有一些阿多波是以乌贼和牡蛎烹调而成的。除此之外,鲜鱼、蔬菜加上菲律宾特有的酸醋烹调而成的“派克苏皮纳加特”,及以鱼或虾为主材料捣碎后烹调而成的“克尼拉尔”,是相当具有菲律宾风味的名菜。“伊尼哈”则是类似炭烤的一种吃法,“雷利埃诺”是以螃蟹为原料的一种菜肴,看起来豪华,但相当便宜。
菲律宾的水果相当丰富,单是香蕉的种类就很多,而且吃法各有巧妙,如蒸过后洒上黑砂糖,颇有芋头的风味,油炸香蕉条,或烤香蕉等小吃,亦随处可见。其他如芒果、红毛丹等都是既使宜又好吃的水果。此外,还有一种类似金橘但皮是绿色的水果,菲律宾人通常是做菜时才使用,称之为菲律宾柠檬。
除此之外,鲜鱼、蔬菜加上菲律宾特有的酸醋烹调而成的“派克苏皮纳加特”及以鱼或虾为主材料捣碎后烹调而成的“克尼拉尔”是相当具有菲律宾风味的名菜。“伊尼哈”则是类似炭烤的一种吃法,“雷利埃诺”是以螃蟹为原料的一种菜肴,看起来豪华但相当便宜。
菲律宾的水果相当丰富,单是香蕉的种类就很多,而且吃法各有巧妙。如蒸过后洒上黑砂糖,颇有芋头的风味;油炸香蕉条或烤香蕉等小吃,亦随处可见。其他如芒果、红毛丹等都是既使宜又好吃的水果。此外,还有一种类似金橘但皮是绿色的水果,菲律宾人通常是做菜时才使用,称之为菲律宾柠檬。

4, 菲律宾菜都有什么



芒果干,7D和CEBU的,在当地的超市,机场都能买到。SM的最便宜,个人认为7D的偏甜,CEBU的比较原味。
到菲律宾不能错过的就是芒果汁,MANGO JUICE OR MANGO SHAKES.很地道,无添加剂的。
菲律宾的SURIGAO盛产椰子,ZAMBALES盛产芒果,DAVAO盛产榴莲,号称“榴莲之城),当地有两种榴莲,黄色和绿色的,个人感觉口感差不多。
另外菲律宾的香蕉也便宜,帝王蕉也很美味很便宜的。
当然烤乳猪也是当地很有名的,脆脆的皮超美味。
如果旅游的话,bohol薄荷岛和长滩的人工香皂也可以试试的。

5, 菲律宾有哪些好吃的特产零食?



一直以来,菲律宾菜式都被淹没在东南亚菜式中,尝试过后会发现,与马来菜式以及泰菜等还是有明显不同,香茅等香料用得比较少,但椰油、虾酱等使用得更多。此外,菲律宾菜式受西班牙菜式影响更多,罗望子叶之类的西餐中常用的香料,是菲律宾人最爱的。当地人还更爱酸口味,不管是Sinigang罗望果海鲜汤,还是Adobo菲式炖肉,菲律宾人都是要下足罗望果汁或者白醋之类去调酸味的。
菲律宾人的饮食,一般以大米、玉米为主。有时也吃玉米和薯粉,伴以蔬菜和水果等。米饭是放在瓦罐或竹筒里煮,用手抓饭进食。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、椰子汁煮饭。玉米作为食物,先是晒干,磨成粉,然后做成各种食品。
菲律宾海产特别丰富,海鲜便成为大部分食肆的必备莱式。鲜虾、龙虾、蟹、蠓、鱼以及鲜鱿等海产琳琅满目,以烧烤式(injhaw)烹调最受欢迎,令人垂涎三尺,食欲大增。
喝茶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之一,当地的茶楼不少是广东人经营的,风味与粤港一带相近。其茶点的精致,环境的优雅,并不亚于香港的茶楼,价格也与香港相仿。
下午茶是西班牙统治者遗传下来的习惯。菲律宾人除了午餐和晚餐外,非常重视下午茶。一如英式下午茶,各式饮晶、三文治及饼食都是菲律宾人的下午茶食品。但菲式下午茶则更为丰富,通常都有几款热小食。猪血炊猪肠就是一道最具烹调特色的小食。
菲律宾的水果相当丰富,单是香蕉的种类就很多,而且吃法各有巧妙,如蒸过后洒上黑砂糖,颇有芋头的风味,油炸香蕉条,或烤香蕉等小吃,亦随处可见。其他如芒果、红毛丹等都是既使宜又好吃的水果。此外,还有一种类似金橘但皮是绿色的水果,菲律宾人通常是做菜时才使用,称之为菲律宾柠檬。
烤乳猪
这是菲律宾宴席上的主菜。菲律宾的烤乳猪是用一整只猪来做的,把内脏掏干净以后填入香蕉叶和其他一些香料,然后在炭火上慢烤,烤的时候猪皮上刷上油,油里面加入了一种叫做atsuwete 的调料,这样猪皮就呈现出暗红色。在菲律宾,你可以买一整只烤乳猪或按斤买肉。
烧烤最能反映菲律宾当地的风情。菲式烧烤是传统的菲式食物,有烤鸡,烤猪五花肉,烤鱼还有烤虾。
400年前,春卷从中国传入菲律宾,如今已经成为当地一种著名小食。当地人以肉碎或者杂菜,用威化纸包成条状,用油炸至金黄,香脆可口,关键是要搭配当地特色的调味料,用洋葱、辣椒、醋、砂糖、太白粉、蒜蓉汁酱调成,风味独特。
这是一道只有在菲律宾才能找到的餐前开胃菜,以生鲭鱼片、番茄、洋葱、辣椒以及菲律宾当地特有的一种柑橘类水果为食材,再用当地特有的椰子醋调味,不是很辣,酸酸的,相当开胃。
菲律宾最著名的甜品之一,有点像刨冰,加入了香甜的豆类牛奶,配上多种色彩鲜艳的水果,一般至少有八款配料,东西合璧,包括东方的绿豆、印度的鹰嘴豆和西班牙的牛奶布丁等,吃起来既甜蜜又透心凉。
一道以鸡肉、猪肉腌渍熟煮的家常菜,由於腌渍的主要调味料为醋,故不易腐坏,且非常入味。也有一些阿多波是以乌贼和牡蛎烹调而成的。

名词解释


椰子汁

椰子汁为棕榈科植物椰树的果实椰果的抽取汁液。汁清如水,且相当清甜、晶莹透亮,清凉解渴。一个椰子,大约有两玻璃杯的水,内含两汤匙糖,以及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C,是营养极为丰富的饮料。 在炎热的夏季,椰汁有很好的清凉消暑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此外,椰汁还有强心、利尿、驱虫、止呕止泻的功效。

菲律宾

菲律宾共和国(他加禄语:Republika ng Pilipinas),简称菲律宾,位于西太平洋,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,面积29.97万平方公里,人口1.049亿(2017年)。 菲律宾人的祖先是亚洲大陆的移民,14世纪前后建立了海上强国苏禄王国。1565年,西班牙侵占并统治菲300多年。1898年被美国占领。1942年被日本占领。二战后重新沦为美国殖民地。1946年,菲律宾独立。 菲律宾主要分吕宋、米沙鄢和棉兰老岛三大岛群,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,种族与文化为数众多。 菲律宾是东盟(ASEAN)主要成员国,也是亚太经合组织(APEC)的24成员国之一。 根据1898年《巴黎条约》、1900年《华盛顿条约》、1930年《英美条约》,菲领土范围西部界限为东经118度线。但上世纪70年代后菲通过4次军事行动突破了该界限,非法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8个岛礁,这是中菲领土争端的真实起源。 2018年3月16日,菲律宾已正式通知联合国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。 2019年3月17日,菲律宾正式退出国际刑事法院(ICC)。对此,ICC方面表示不同意。

菲律宾人

菲律宾人,指居住在菲律宾的各族人民,属于南岛语系民族,总人口超过一亿(2012年)。马来人占全国人口的85%以上,包括他加禄人、伊洛戈人、邦班牙人、维萨亚人和比科尔人等;少数民族及外来后裔有华人、阿拉伯人、印度人、西班牙人和美国人;还有为数不多的原住民。 有70多种语言。国语是以他加禄语为基础的菲律宾语,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。有拉丁字母的文字。英语为官方语言,政府文告、议会辩论和主要报刊均使用英语。国民约85%信奉天主教,4.9%信奉伊斯兰教,少数人信奉独立教和基督教新教,华人多信奉佛教,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。